海底两万里中 尼摩船长用航海六分仪测量了太阳的高度
在早期的航海时代,海员们急需确定自己在海洋上的确切位置,这通常是通过经度和纬度的交叉点来确定的。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他们急需一种测量仪器,这种仪器能够通过测量地平线与正午太阳之间的夹角来帮助他们定位。然而,由于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他们并未能设计出航海六分仪这样的先进工具。
最初,海员们使用星盘进行测量,但由于船只在海上的晃动较大,操作起来相当困难,因此测量的数据并不十分准确。为了改进这一状况,人们逐渐采用直角仪来替代星盘,以提高测量的精确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航海仪器也逐渐丰富起来,包括航海图上的六分仪、两脚规、量角器、平行尺等。直到1757年,坎贝尔船长以八分仪为原型,成功将测量范围扩大至120°,从而演化出航海六分仪。这款仪器由一个三角形的架子构成,其中一边是一个120°的弧形板,上面刻有精确的刻度和一个可移动的指针。通过反射望远镜,海员们能够方便地观察到需要测量的两个天体之间的夹角,从而计算出船只所处的纬度。
航海六分仪不仅携带方便,而且能够在晃动的物体上如船舶上稳定使用。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在阴雨天无法使用。尽管如此,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之后,尽管出现了各种无线电定位法,航海六分仪仍然被广泛应用,为航海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