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艇损害管制和损管装备器材
一、舰艇损管的概念
舰艇损害管制,简称“舰艇损管”,是确保舰艇在面临各种威胁时能够迅速恢复或保持其战斗力和生命力的关键过程。它涵盖了一系列预防、限制和消除潜在损害的制度性措施和行动,包括但不限于防沉与抗沉措施、蒸汽损害的防控,以及确保舰艇武器和设备系统正常运行的策略。为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措施包括定期对防沉和损管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加强舰员对保障舰艇安全条令制度的理解和遵守,严格按照损管部署进行训练和演练,以及及时识别和消除危害舰艇安全的隐患。
二、损管器材概述
损管器材是实现损管行动的物质基石,其中堵漏器材尤为关键。这些器材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主要分为舷外堵漏、舱室堵漏、管路堵漏和支撑等类型。
舰艇损管堵漏器材
在战斗或日常操作中,舰艇可能因武器攻击、海损事故或舰体失修等原因导致破损进水。一旦舱壁、防水门、舱口盖或管路等部分受损,海水可能迅速蔓延至其他舱室。这不仅会严重影响舰艇的储备浮力和稳定性,还可能对舰艇的战斗力和生命力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导致舰艇沉没。因此,堵漏是维护舰艇不沉性的核心措施。当舰艇舱壁出现破损进水时,舰员必须迅速且有效地应用堵漏器材进行堵漏。为确保舰员能够高效地进行损管堵漏操作,舰艇上必须配备适当类型和数量的堵漏器材。这些器材需根据破损口的形状和大小进行选择,常见的破损口形状包括破洞、裂纹、钢板向外翻边和向内翻边等。
损管堵漏器材的现状与配备的必要性
水面舰艇和潜艇的舱室堵漏、舱壁加固以及潜艇封舱加固等,是损害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舰艇的生命力至关重要。这一工作受到了各国海军的高度重视。以二战中的珊瑚海海战为例,美国“约克城”号航母在遭受严重战损后,得益于训练有素的损管队迅速而有效的堵漏行动,得以在数日内保持不沉,并最终被拖回母港修复,继续参与中途岛海战。而日本的一艘航母“飞龙号”在同场海战中仅因15度的战损倾斜就因损管堵漏能力不足而不得不弃舰自毁。这一对比充分说明了损管堵漏对于舰艇战斗力的影响。二战后,美军编制的《损管手册》已成为西方海艇损害管制训练和实际操作的权威指导文献,对包括我国海军在内的其他海军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至今,美国海军的每艘舰艇都配备了专门的损管队,而位于圣达戈的海军学校则负责培训损管专业人才。此外,哥伦比亚大学也设立了损管专业,并配备了先进的损管训练设施,为海军和民用船只培养专业的损管指挥与操作人员。